反核柑仔店系列報導 14:唐青古物商行 用二手家具救地球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記者 台北採訪報導
2014-01-10
說這裡是二手物品的天堂一點都不為過,「唐青古物商行」藏於一般住家內,一樓門外擺放許多使用過的二手家具,沙發、木桌、搖椅,有些已經損壞,”他們”正等待著「唐青古物商行」的好朋友阿愷巧手的修補,使得”他們”再次賦予生命。
到這裡採訪不只一次,之前採訪藝術家尼莫就曾經到過這裡,記得我還買了二手尼泊爾後背包,到現在都還在用,也看過唐青本人,來到這裡是那麼熟悉,但今天要和我聊的是店裡唯一的店長也是唯一的員工,林亦長工,當初透過網路串連來這裡當義工,後來不自覺得愛上這裡,一待就是一年,他曾經參加過綠盟舉辦的核能種子講座,體認到不用核能我們的生活會變成如何,政府政策和體制面的不清楚,政府和地方派系也沒有說清楚,像是政府對於工業用電的補貼,間接鼓勵他們不用節電,也間接破壞了環保。希望核能與能源政策能夠好好被說清楚以及後續的行動方向,不要只是販賣缺電與核災的恐懼。
他和我分享「物品的價值」,在如今消費文化是如此快速與大量,而現在的商品背後的成本並沒有被好好說清楚,很多物品的價值無法真正被大家了解,也造成很多的浪費。如果在回收二手家具時,大家也能一起參與整理、修理與改造,就可以對於物品有更多的了解與珍惜,被歸類在舊貨、古物、老物件一類的老玩意物品,與一般民生用品類的二手物,都應該被好好利用的,重新建立一個完整價值觀,讓每個物品都能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畢竟它們都是從地球資源中被製造出來的,珍惜每一分的資源。
以他自己為例,他最喜歡把大家拿到這裡的二手物品,整理乾淨,讓有需有要的人把他帶走,他說他平常最喜歡整理這件事,就像在尋寶一樣,能夠重新認識自己不需要或者喜歡的東西,他指著身上綠色的二手毛衣說,這件就是從爸爸的衣櫥裡翻出來的,他看爸爸很久沒有穿,就拿來穿,因此他每個月根本不用花到置裝費。
而店的主人,唐青當然就是一切的開端,從小就喜歡撿人家不要的家具回收,小時候渴望有自己的空間,到處撿也把自己家堆得滿滿滿,最後開了這家店,林亦說唐青的眼睛相當”銳利”,每次都可以在一堆大家丟棄的物品中找到好貨,彷彿有裝感應雷達一樣,而唐青在一次遠赴西藏舉辦的英語夏令營中,了解到當地的小朋友得花多久的時間才能來上她們的課,深受感動,因此她承諾每年夏天無論如何也都會信守承諾地回到西藏看看這些孩子。在了解到有些孩子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再來上課後,她決定幫這些孩子籌學費。而這家古物商行,就是這個夢想的開端。
唐青資注孩子們已經十幾年,已經有許多學生長大,唐青看到犛牛毛的技術跟市場,如果能做起來的話,就可以讓這些西藏的學生在當地能夠有個自給自足的工作坊,因此開始和他們一起去學習如何利用犛牛毛做成織品,而現在唐青古物行也會不定期的舉辦棄物改造課,這個小天地賦予了許多正面能量,很多人會來這尋寶,因為二手物品上有許多歷史的痕跡,有環保的觀念,有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
感謝平台夥伴「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熱情參與,展開長期合作,採訪反核柑仔店
本篇文章為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記者 台北採訪報導
「唐青古物商行」